[索引号] 11610800016082223U/2023-00194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 发文日期 ] 2023-11-07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 名 称 ] 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334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334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3-11-07
来源:本站
分享:

尊敬的牛建生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蒿属过敏原植物生物替代及局部清除的提案》收悉,现结合我市林草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过敏性鼻炎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呈现高发的趋势,给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较大影响。2019年,我市曾与北京协和医院协作,对全市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人群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农村。经研究分析,城市生活方式是过敏性疾病的内在危险因素。

二、开展的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过敏性鼻炎的防治工作,2019年、2022年、2023年都将“推进过敏性鼻炎防治的研究工作”列为当年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安排专项资金,全面推进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林草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探索降低空气中的蒿类花粉浓度措施。

一是采取生物措施干预。2015年开始,沙区飞播造林不再播种沙蒿,改为播种沙打旺、花棒、踏榔、刺槐等本土适生树(草)种,林草建设的重点由固沙造林转向对林分质量的改造提升,通过在沙地上栽植樟子松、杨树等乔木树种,一方面阻挡沙蒿花粉的传播,同时可以抑制林下沙蒿的生长,逐步实现对沙蒿的更替。2020年以来,开展了“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榆林中心城区绿环建设”活动,对中心城区的裸露地块进行绿化美化,对城区外围的林分进行提升改造,栽植樟子松、河北杨、沙地柏等树种,对沙柳、花棒、柠条等灌木进行平茬复壮,通过增加乔木和其它灌木树种,与沙蒿形成乔灌草混交植被,逐步减少沙蒿的比重。

二是开展蒿属植物抑制开花试点工作。2022年,在小纪汗镇井克梁村实施人工和无人机喷洒制剂抑制沙蒿开花试验1000亩,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观察研究。同时,我们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等专家团队合作开展相关研究试验。

三是开展过敏原调查。我市蒿属类植被分布广泛,品种有黑沙蒿、白沙蒿、黄蒿、碱蒿、艾等十多种,北部沙区植被以黑沙蒿为主,黄蒿在南部黄土丘陵区随处可见。一些群众认为,我市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过敏原是蒿属花粉,尤其是沙区生长的沙蒿。有专家认为过敏性鼻炎与我市社会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中刺激源增多、精致化饮食、饮食结构不良、生存环境变化导致的过敏性体质密切相关,蒿类花粉只是其中一个诱因。2022年12月以来,根据市政府的安排,我们对榆林中心城区及其周边的蒿类植物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886平方千米。调查发现,榆林中心城区及其周边沙地主要分布的是黑沙蒿,黄土地上主要为黄蒿等并结合对2022年9月份花粉浓度分析,30天中有25天南部花粉浓度高于中部,北部有数据的17天中有16天南部花粉浓度高于北部。2023年8月10-9月11日,我们又对榆林中心城区建成区及科创新城居民集中区总面积86平方公里的蒿类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下一步,卫健委、林草、园林绿化等部门将共同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继续探索防治和减少过敏性鼻炎过敏的措施;并开展过敏原检测工作采取措施对榆林中心城区空闲地和公园内的蒿植物进行清除,推进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

感谢您对我市蒿类植物关注及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3年910

(联系人:王立荣       电话:0912-3599013)

(抄送:市政研督查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