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省要闻
飞羽逐绿浪,湿地谱欢歌
发布日期:2025-09-17 09:25:00 来源: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作者 : 打印本文


9月17日,在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两只大白鹭悠闲散步。大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踏入这片湿地,就像走进了鸟儿的王国。澄澈的天空是它们广阔的舞台,蜿蜒的河道与星罗棋布的浅滩,则是它们觅食嬉戏的乐园。9月14日至9月17日,记者先后来到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沉浸式感受秋日里湿地生态的生机与活力,见证陕西在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的亮眼成绩。

 9月14日,在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遗鸥正要展翅高飞。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地,遗鸥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经过持续的生态修复工程,目前,这里水域面积稳定,水质保持良好,今年5月,有1427巢遗鸥在这里营巢产卵,遗鸥总数达7000余只。


 9月17日,在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一只黑翅长脚鹬漫步浅滩湿地中。

镜头下,黑翅长脚鹬身着黑白分明的羽衣,细长的双腿在澄澈的水中轻点,姿态优雅灵动。公园生态监测员表示,黑翅长脚鹬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其对栖息地水质、植被覆盖度要求较高,该鸟在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数量逐年增加,这正是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直观体现。

 9月17日,在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大白鹭在水中游走,普通翠鸟在莲蓬上“站岗”。普通翠鸟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据了解,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已建成区域占地面积4700亩,公园内有大小岛屿100余座,这里生长着193种植物,植被覆盖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吸引了151种鸟类在此栖息。


 9月14日,在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鹭集群停歇。苍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目前,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达195种,在此停歇的水鸟达6万只以上,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2种,包括遗鸥、大鸨、黑鹳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33种,这里是中国中线候鸟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9月14日,记者航拍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随着湿地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完善,陕西逐步形成了以《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为核心、《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陕西省省级重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为补充的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为陕西省湿地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陕西湿地生态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湿地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省级重要湿地互为补充的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经过多年保护恢复,全省湿地的水鸟种类不断丰富、种群逐年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群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