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阳区锚定“生态优先、产业增效”发展方向,将特色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等举措,推动一批特色养殖项目落地生根。其中,鸡、鹅依托“林禽共生”的生态优势,不仅让闲置林地“活”了起来,更为农户开辟了增收新路径。
鸡群在林间悠然踱步
记者走进陕西慧生汇养农业有限公司的林下养殖区,数万只土鸡在挺拔的杨树下悠然踱步,白色羽翅与黑色羽衣交相映照,林间光影透过枝叶洒落斑驳,随着喂养员拿着饲料袋走进林地,原本四散活动的鸡、鹅纷纷朝着各自的食盘方向聚拢,伸长脖颈等待投喂。在养殖区的鹅苗场内,5千只鹅苗在温暖的育雏网床上挤挤挨挨,嫩黄色的绒毛裹着圆滚滚的身子,有的低头啄食专用饲料,有的扑扇着小翅膀相互追逐,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象。
工人正在饲喂鸡群
“我们从2023年底开始尝试林下养殖,采用林带复合种养模式,让鸡、鹅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这样养出来的鸡肉紧实、鸡蛋口感好,鹅苗也因为抗病性强很受市场欢迎。目前存栏蛋鸡3000只、肉鸡30000只,鹅苗5000只、肉鹅5000只。每年可产鸡蛋近30万枚,出栏肉鸡10万只,销售鹅苗5万只,年增收50万元左右。”陕西慧生汇养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焕锋说。
陕西慧生汇养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查看桑树苗生长情况
在养殖区外围,另一番景象同样亮眼,6000株桃树挺拔而立,6万株桑树连成一片,翠绿的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陕西慧生汇养农业有限公司将“林”和“养”循环起来,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为禽畜提供“绿色饲料”,其中桑叶富含蛋白质,可以直接投喂鸡、鹅,减少饲料成本,修剪的桑树枝条经过粉碎、青贮,制成优质饲料。2024年,该公司仅靠桑叶替代部分饲料,就节省了近10万元饲料成本,桃树挂果后还能额外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
“种植桑树和桃树后,林下大片土地处于闲置状态,我们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养殖鸡、鹅,既能为树木除草除虫,又能从掉落的果实中获取营养,从而长得更为健壮,而它们的粪便则成为天然肥料,能够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助力桑树和桃树茁壮成长。”朱焕锋说。
四散活动的公鸡纷纷聚拢等待进食
从单一养殖到“种养循环”,从粗放管理到标准运营,慧生汇养农业有限公司已建成“百亩林+百亩草+万只鸡鹅”的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成为榆阳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榆阳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模式创新、品牌培育等举措,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构建了“林下种植+养殖+加工+文旅”的复合业态,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推动林下经济从“零散发展”向“规模提质”跨越。
育雏网床上鹅苗挤挤挨挨
“下一步,我们计划再引进10万只优质土鸡苗和10万只肉鹅苗,除了扩大规模外,还根据政策指引,深度挖掘和打造‘上郡肉蛋鹅’产业链,努力实现鹅‘孵化、脱温、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同时将对现有500亩林带进行林下循环种养改造,种植桑树、苜蓿及其他牧草,以供给禽畜养殖,再利用禽畜粪污及生活污泥发酵为沙化地种植提供养分,实现林下经济的循环发展,为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多活力。”朱焕锋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